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活动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讲(三)】在香山 重温赶考初心
作者: 时间:2021-06-12 点击数:

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是一个与“红”字紧密联系的地方——每到深秋,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同时,这里还承载着一段具有非凡意义的红色历史。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至北平,暂驻香山。作为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所在地,巍巍香山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情,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界人士凝心聚力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艰辛与荣耀。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看得见、摸得着

  2019年9月,香山革命纪念地这个曾经开创建国伟业的革命遗址在复原修缮之后建成开放。毛泽东的办公居住地双清别墅,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办公居住地来青轩等革命旧址,掩映在绿树之间。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西柏坡出发前,他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在香山,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看得见、摸得着。

  双清别墅供毛泽东办公居住的有三个房间,会客厅在中间,两侧是办公室和卧室。卧室中,一张宽大的木板床占据了大半间屋子,沿着墙壁的床边整齐地排列着一尺厚的书。床边立有衣架,上面挂着毛泽东嵌着补丁的中山装和衬裤,磨出洞的皮拖鞋放在床下。

  讲解员介绍,进驻香山前夕,毛泽东给卫士们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他用的东西不得随意换新的,要换必须经他批准。

  毛泽东的衣服大部分是从延安穿到西柏坡,又从西柏坡穿到北平的,补丁叠补丁。1949年6月,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应毛泽东邀请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毛泽东觉得应穿件像样的衣服见他,以示尊重,便特意叮嘱卫士李银桥找一件好衣服。可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几件衣服里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一件不打补丁的衣服,心里不是滋味,“诉苦”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做也来不及了,要不,我去借一件?”

  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衣服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张老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

  就这样,毛泽东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会见了张澜等一批民主爱国人士,在一次次会谈中商议筹备新中国成立事宜。

  距离双清别墅不远、始建于明代的来青轩,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当年的办公居住地。绿树掩映的静谧院落内,有几排灰瓦白墙的平房。

  行走在来青轩,可以看到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厅等,每一个房间里只有必备的几件家具、用品,如木架床、蓝粗布床单、旧军被、搪瓷缸子等。餐桌上,工作人员考据历史资料,摆放了他们当年爱吃的饭菜模型:朱德的餐桌上有西红柿炒鸡蛋、自制泡菜、蔬菜汤和高粱米饭;刘少奇常吃炝炒圆白菜、炒豆角、蔬菜汤和高粱米饭;周恩来爱吃蔬菜汤、清炖萝卜和高粱米饭;任弼时的餐桌上则只有几个苹果。

  中央宣传部办公居住地思亲舍中,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共住在窄小的房子里,书桌与床挨在一起。一间稍大些的凉亭,摆上几排桌椅,就是大家办公的场所。

  虽然条件简陋、设施简单、物资匮乏,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却是富足的。房间里,桌上、床边,不少地方都放着书籍。这里不但有“小白楼”作为中共中央图书馆,在香山专用电话局办公用房里还有一个小图书室,工作人员轮流休息时,可以随时读书学习。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双清别墅屋内入口处,悬挂着一张毛泽东读报的黑白照片:在六角红亭旁,毛泽东端坐在靠背椅上,上身微倾,一手持报,一手轻搭在膝盖上。他手中的报纸上,“南京解放”四个大字十分醒目,右侧一则报道,标题为“千里江防转眼粉碎,南京反动政权灭亡”。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共中央在香山继续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人民解放军于当晚发起渡江战役。4月21日,大江南北的电波声中,传来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里,斑驳的胜利纪念章、光荣证、奖章,作战用的武器、军号、水壶,把人们带回那段惊心动魄、激荡人心的岁月。

  展览的第三部分“继续解放全中国”,一条长8.2米,宽2.16米的木船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据介绍,这艘船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使用的木船,是展厅内最大的一件展陈物。它征集自安徽和县西梁山,这里也是渡江战役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渡江战役开始后,当听说人民解放军要渡江解放全中国时,沿江一带的老百姓都兴奋不已,积极支援前线,尤其是渔民。他们主动将自家的渔船贡献出来,并亲自担任船工,还积极为解放军介绍长江行船的经验和方法,主动教指战员练习游泳、划船等技能。

  在木船的船头,用灯箱展示了一面残缺的锦旗,上面“渡江第一船”的字迹清晰可见。这面锦旗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6团授予“支前船工”陈玉华的,锦旗的一角在渡江过程中被炮弹击穿,成为渡江战役中军民联手抗敌的重要见证。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船桨摇出来的。而指挥作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正是当时在香山的中共中央。

  展厅内有一面电报墙,展示着数封毛泽东亲笔手书、指挥作战的电报。这些电报有的被反复涂改,可以说是字斟句酌。据介绍,香山期间毛泽东起草的电报中,有一百多封都是军事电报,主要是指挥渡江战役和四个野战军解放全国。

  1949年4月23日夜里,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天堑,浩荡入城,解放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消息传来,毛泽东欣然写下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纪念馆里,还有一张“渡江战役后全国各大城市解放时间表”:

  南京:4月23日;杭州:5月3日;武汉:5月17日;西安:5月20日;南昌:5月22日;上海:5月27日……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城市,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时间,让人们看到了解放全中国之势如破竹。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指挥下,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气势,进行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进军,赢得人民解放战争的全国性胜利。

  奠基,团结就是力量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最后胜利,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专题展览中,集中展出了毛泽东在香山期间起草的电报手稿202封、珍贵文物史料62件套、历史照片50余张。

  专题展中有一封电报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于1949年6月1日写给张澜的,电文写道:“今后工作重心在于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先生及罗先生准备来平,极表欢迎”。

  还有一封珍贵的书信,是毛泽东于1949年6月19日写给在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在信中,毛泽东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

  两张信纸字数虽不多,但字字珠玑,饱含诚意。

  在香山期间,中共中央广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接到毛泽东的电文、信件后,张澜、宋庆龄等人相继抵达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

  在双清别墅,毛泽东将他的老朋友们待为上宾,一听说哪位老先生到了,马上出门迎接,亲自搀扶下车、上台阶。

  事实上,从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的第一天起,毛泽东的日程中,就多次出现同民主人士相见的安排。西苑机场阅兵期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立即走进民主人士行列,同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等各界人士互致问候。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又在颐和园宴请民主人士代表,表达中国共产党愿与大家合作共事的诚意。

  “二十三年三握手,陵夷谷换到今兹”“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感慨万千的柳亚子,不由得诗兴大发。

  据不完全统计,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到达北平的民主人士在350人以上,名副其实地汇聚了全中国民主力量的代表。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日前夕,为向全国人民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毛泽东于1949年6月30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国家,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在《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里,有一份珍贵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清样修改稿。一个透明的玻璃展柜中,122件不同版本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摆满整个环形展柜。

  经过精心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他豪迈地指出:“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一幅幅老照片将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快速串联起来:王进喜和工人们用身体搅拌水泥;林县人民在总干渠分闸工地庆祝红旗渠第一期工程竣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玉兔二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便是对过往最好的纪念。

本文转载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校内网站导航
校外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平台(中文)官网 - 登录入口

访问量: